山茶籽油的成份-飽和脂肪 關於山茶籽油或者其他油脂的介紹,總會避開介紹飽和脂肪,好像它不存在。比如椰子油,飽和脂肪比例達90%,比奶油(70%)、豬油(40%)還要高。也因此它在常温下不是液相。 飽和脂肪常與心腦血管病掛上等號,認為它是壞分子,而且非常壞。然而飽和脂肪的來源似乎被忽略,包括源自動物性如豬油,還是植物性,它們之間壞的程度似乎也有高低之別。 油脂的脂肪酸結構中必然存在飽和與不飽和脂肪,只是比例高低問題。而且,飽和脂肪並不是百害無一利、有毒無益,它有一定的價值,而且是人體必需的。如果皮膚沒有它,恐怕表皮沒法支撑。 飽和脂肪在山茶籽油中佔約不到10%,算是眾多植物油中最低比例之一。
這三伏天季節艷陽高照,地表水份容易蒸發,尤其是多種在山上的山茶樹立地條件如土壤的保水肥力較差,對當年年初栽種的、還在適應期的幼苗是個大考驗。 老師傅(我不稱之為專家因為很多所謂專家都沒下過田)告訴我們,栽種2-3年生的幼苖時有很多細節注意,其中一個就是”深種”,就是必須種得夠深。為方便操作(操作者多為農民工),都以埋下嫁接口為標準。如此,又引起”專家”議論(學術理論太多,不贅)。 “深種”的意思是盡量讓幼苖根部深入土壤,從而保證根部在濕潤土壤中,較容易吸收水份與養份,避免如三伏天般的高溫失去水份、曬傷,從而保障幼苖存活。實際是要多深?有說要考慮最底層分支與地面的距離不能太低,也有簡單以嫁接口為依據,是一門藝術。 除了”深種”,還有培”土兜”,就是在樹底堆個從內到外傾斜的小小山包,目的是先抬高地表,準備土壤下沉(栽苖時土壤挖鬆了以後會下沉),保持表土足夠厚,也防積水太多(山茶樹也怕積水)。 說到底,你需要了解她需要什麼、怕什麼,從而好好照顧。但有時候會很困惑,尤其是當老百姓很輕鬆地告訴你:山茶樹隨便種都活的時候,他家門前戶後的樹又確實活得好好時。不禁會問:到底誰才是專家?
山茶樹與其他果樹一樣都是先開花、授粉、而後結果,他較特別的地方是”花果同期”。一般在現在這個摘果季節會同時開花,形成相一棵樹上又花開又結果,做成”抱子懷胎”的獨特情況。每年開花的情況也預判了來年的結果量。然而這現象並非必然。 今年上半年雨水較多,對油茶樹的幫助不是太大,反而暴風雨增加或多或少令掛在樹上的小果子被打落,加上下半年油茶樹最需要水的時候卻缺水,都令本年的結果量減少。而至現在這個採摘季節因為下半年較乾旱令花蕾減少,花蕾仍處於含苞待放的階段,令”花果同期”的情境不再,也預判了來年可能失收的機會提高。 是否鐵定失收?得再看未來一個月會否來一場及時雨。不能及時開花,到了冬季即使開花,各種協助授粉的昆蟲也會休息。到時唯一的依靠可能剩下各種勤快的野生蜜蜂及養蜂人。 一般而言,冬天的蜂蜜品質都不太好,是因為養蜂人把蜂蜜都拿走,改以餵食白糖。而油茶樹遲開花時,就要找養蜂人把蜂窩搬到基地上。儘管是這樣,也得看天氣,太冷,勤快如蜜蜂也會躲在家中休息。無論如何,遲開花始終不是好事,明年產量很可能受影響。
(來自中國海關總署) 油茶,俗稱山茶,是中國特有優質食用油料植物。其所榨山茶籽油是國務院辦公廳主要提倡推廣的木本植物油,以及世界糧農組織首推的健康食用油。中國山茶籽油產量佔全球90%以上,主要分佈在湖南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目前超過15個國家從中國進口油茶籽油,其主要交易夥伴是日本、美國、韓國、加拿大、法國和澳大利亞。
山茶籽油的好,歷史醫書與現代檢測都在詳細介紹(下刪一萬字) ,但存在很多誤解,如初榨山茶籽油,即山茶毛油與精煉油之間,誰好誰不好的問題。對山茶籽油使用上的一些問題,給出個人觀點: Q1. 山茶籽油可以生喝、涼伴、做油拔法? 初榨山茶籽油與精煉油都可以。相比下,初榨山茶籽油更適合。初榨山茶籽油營養成份比精煉油更能更多地保存,因為精煉油在生產過程中高溫高壓下會令營養流失,如角鯊烯。初榨山茶籽油更適合用於生喝、涼伴、做油拔法等,生喝可以滋養腸胃、防治胃潰傷、便秘。加上一個現實,真正好的初榨山茶籽油比精煉油更難獲得,更難求。 Q2. 精煉油更適合煮食? 初榨山茶籽油與精煉油都可以。油的脂肪酸結構,即飽和與不飽和脂肪,不太受溫度影響。但精煉油雜質少,相對穩定,保存期較長,抗高溫能力與煙點比初榨山茶籽油更好更高,尤其是長時間煎炸。至於一般蒸煮,兩者區別不大。但要注意的是,初榨山茶籽油與精煉油都比其他植物油濃密,遇熱後化開流動性加快,比正常使用略少較合。 Q3. 山茶籽油自身氣味會否影響菜肴風味 山茶籽油有獨特氣味,初榨山茶籽油更甚,香不香則屬主觀感覺。農村烹肉喜用山茶籽油,就是因為其香味可蓋過肉燥味。其實,山茶籽油氣味在烹煮受熱時會逐漸消散,不太影響菜肴風味。 Q4. 用山茶籽油不上火(不熱氣) ? 據中醫及歷史醫書記載,山茶籽油性質偏涼、潤燥。據世代均用山茶籽油的農村老百姓經驗之談也說,用山茶籽油炸食物,不易上火。 估計以前還沒有精煉技術,前人指的應是初榨山茶籽油。有些廠家說,精煉過的油等於中草藥”製“過,屬性會變熱。也有廠商說,是熱榨油會令屬性變熱,實不得而知。 Q5. 山茶籽油可否做醬料? 可以。傾向用精煉油,因其相對穩定、味淡,更容易與其它配料溶合。而事實上有些企業使用山茶籽油於麻辣火鍋醬料中,賣點就是不上火。 Q6. 山茶籽油可否做麵包、蛋糕? 可以,但一般植物油起酥能力較弱。 Q7. 山茶毛油保存期較短? 精煉油的保存期至少18個月,也要視乎使用是否得宜,如開合頻繁度、空氣水氣浸入、受熱等。初榨山茶籽油如果榨油後能及早過濾清楚減少雜質,加上存放得當,會延長保存期,但始終含有雜質,一般以12個月為限較安全。 Q8. 山茶籽油過期還能用? 過期不應再食用,但可以用於保養木製品如傢俱、砧板。農村傳統會將不適合山茶籽油(初榨)保留至3年,陳化為老茶油,用於燙傷及處理皮膚問題。但精煉油已定性,陳化效果或較差。 Q9. 山茶籽油可否護膚、護髮? 用山茶籽油護膚的由來甚久,日本早已習慣用山茶籽油護膚護髮。但從膚感而言,無論是初榨山茶籽油與精煉油都比較油膩,也因此發展出護膚用山茶籽油。 還是要強調,不一定是誰好誰不好,只是誰更適合而已。以前也分享過,體力勞動多,消耗大,可能更適合用豬油,用山茶籽油反而沒力氣。始終,我們一直鼓勵的原則不變:吃好油(挑適合的好油)、少吃油(即使是好油也要少吃)、輪吃油(在好油中輪換著吃)!
這個問題很多年前我自己問過護膚品廠家,答案是:基本一樣。很多年後自己參與了山茶樹的種植、基地管理、山茶開花、結果,也開始煉油、提純。發現了不一樣的答案。 純粹從字面理解,一個是山茶“花”中的油,一個山茶“籽”中的油,來源不同,內容自然也不同。但同屬山茶科植物。 山茶、茶花是個大家族,多是觀賞性的,不算經濟作物,雖並不太瞭解山茶花,但知道會結果產油的山茶樹同樣會先開花、授粉,而後才會結果。這山茶樹開的花多是白色,紅花品種比較少,但兩者皆沒香氣,沒甚提取價值。而且若把山茶樹上所開的花摘掉,自然就不會授粉,不會結果,更不會出油。所以,山茶花油的花,並不是山茶樹上開的花,兩者不僅僅是名字叫法不同,不僅僅是提取部位的不同,兩者是完完全全兩棵不同的植物。但很可惜,很好護膚品中都將兩者,有意無意地,混為一談。 大部份護膚品所用,叫山茶花油的,其實是山茶籽油,部份商家地會在詳細介紹時清楚地說:採用山茶油製成,這種油分來自山茶花種子。將種子冷壓以提取精油……. 。但有些卻比較含糊不清。不過,這中間之別又重要嗎?起碼對我們Camellia Charms而言是重要的。 在為自己產品命名時,團隊就曾經討論過,叫”山茶花油”還是”山茶籽油”更好,看著市面上各樣各種天花亂墜的文字遊戲,有的也覺得讓消費者產生美麗的誤會也不是壞事。而最終我們還是不喜歡這種我們認為是”打茅波”、”打糊塗戰”的做法,無知也就罷了,明知或會引起誤會就更應該說得明明白白。所以我們產品名字上都清楚地表達是山茶花油、山茶籽油,還是山茶花籽油,並清楚列出產品全部成份,公開而透明地,供消費者參考。 這是重要、需要的態度。
毛油,是從茶籽中壓榨所得,是第一道油、初榨油,也叫壓榨毛油。在山茶籽油傳統工藝中,會將茶籽加熱輕炒或蒸、有的先粉碎(液壓機)、有的不粉碎(螺旋機),其主要目的是減少水份、增加出油率、增加香味及稍為滅菌。毛油是最能保存山茶籽油最原始物質的狀態,包括好的與不好的物質。 所謂冷壓冷榨請看這個post:#這個Post的觀點恐怕很多人不能同意! 精煉是一套生產工藝流程,利用相對高溫高壓的環境將毛油標準化,包括所謂六脫,主要目的是袪除存在於毛油的不良物質,如膠質、水份、皂化物等。由於過程中的相對高溫高壓環境,有些人認為會把好的物質也消除,認為食用精煉油不利於健康。個人認為是會把好的物質消除,但不至於是全部,且脂肪酸組成包括不飽和脂肪酸,在高溫下仍然穩定。個人亦不同意精煉油不利於健康,反而認為更安全,精煉過程其實也包括了殺菌消毒的功能。 浸出油是從壓榨完毛油的茶餅,即茶籽餅、茶粕,用化學溶劑將當中的油提取出來,這些是浸出毛油,用這個方法的本意是希望不浪費,將山茶籽油儘量提取利用。浸出毛油仍要通過精煉的工序。當然,這化學溶劑在往後的工藝中會處理掉。但正因為使用了化學溶劑而為人垢病。個人認為,盡管浸出工藝是合法的,化學物是可以排除,但一般消費者實在沒法區分,只好避之大吉。 有幾點需要注意,第一,毛油、精煉油、浸出油絕對並非山茶籽油獨有,這些概念同樣適用於橄欖油、花生油、椰子油等等。第二,毛油、精煉油、浸出油只能靠檢測才能辨別,消費者到超市手上拿著油,也實在沒法區分。第三、浸出法並不是中國發明的,歐洲仍然在使用。我們到超市挑的特級、初榨、冷壓、純正橄欖油,實際上沒辦法排除是浸出油。第四、毛油因為有多少雜質,相對於精煉油煙點會略低。第五、毛油營養價值更高,更適合生喝(20ml一天為限)或做油拔法。第六,毛油與精煉油同樣適合炒菜,浸出油因有殘留風險,避之則吉。
山茶籽油是食療兩用、內服外塗的天然油脂!在營養成份(如不飽和脂肪酸)方面,絕不亞於包括橄欖油在內的其他植物油,尤其在微量原素如角鯊烯、鋅、維生素E等的品質上;烹煮方面,山茶籽油的適應性更廣泛,煎炒煮炸炆燉焗涼拌樣樣皆能。高煙點更優於橄欖油。醫藥方面,在多部醫書文獻,包括本草綱目、中國藥典中早有記載,山茶籽油具有藥效。 關於山茶籽油的療效,最常聽到的是“有效預防(甚至治療)心腦血管疾病,有效降低壞膽固醇,預防血管栓塞”。如果有人簡單地理解成使用山茶籽油不會有心腦血管疾病,那是個災難。如果從1到10是個過程,你已到了8,想通過食用山茶籽油變回1,那是不可能,最多只能說減緩從8到9、10的時間。她對已發生的事情仍然無能為力。 另外,如果只改變了用山茶籽油,依舊大魚大肉、又煙又酒不改,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。 再說,食物,包括各種保健品、藥物等進咀裹便需要接受消化系統無差別的挑戰,包括胃酸,然後才轉化成各種可吸收的營養、物質,包括脂肪、膽固醇。而據醫學實驗証明,人體產生的膽固醇最多一半是來自於食物,另一半是人體肝臟自行產生的。 看到各式各樣的跨大宣傳,有意無意地誤導消費者,尤其關於山茶籽油的強大保健功能,實在是看不下去。何況山茶籽油中山茶毛油與精煉油、浸出油有著質的區別。 始終,少吃油、吃好油、輪吃油,比較科學、安全。
懷孕期間孕婦有很多擔心,擔心身體變化如體重、體態、便秘等;更多的是擔心寶寶健康、發育。 山茶籽油屬於不聚脂性油,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%,其中油酸含量為眾油之冠,易於被人體吸收,能有效被消化,有助於產前產後體重控制,尤其是產後補身恢復,增加母乳,又可讓傷口早日癒合。懷孕期間每天清晨空腹生食1匙山茶油,輕鬆解決孕婦便秘。 而且山茶籽油營養豐富,不僅含高油酸,還保留了角鯊烯(提高大腦細胞活力),維生素E(促進神經系統發育),類胡蘿蔔素(促進視力發育)可以伴隨油脂直接進入人體新陳代謝,令母乳質量提升。 因此,山茶籽油十分適合孕媽產前產後食用,又叫月子油。那嬰幼兒又適不適合? 首先,山茶籽油是與母乳營養相似的油,山茶籽油中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最接近《歐米伽膳食》推薦的比例1:4,而母乳中的亞麻酸和亞油酸比例也是1:4。 第二,嬰幼兒處於智力和身體快速發育時期,迫切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,油脂是其中重要的營養之一。醫學研究證明,油酸和亞油酸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DHA(俗稱腦黃金)和EPA,它們對大腦的發育和視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 第三,寶寶多“燥底”易上火,山茶油也可以解決,能有效平衡輔食中的高熱量。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,茶油本身有清熱化濕,潤肺祛痰的功效!高熱量食物又令寶寶難以消化,易做成便秘。加上寶寶的腸胃嬌嫩,最需要的就是容易消化吸收。山茶籽油油酸含量為眾油之冠,易於被人體吸收消化,促進新陳代謝與腸胃蠕動,有利於營養吸收,預防便秘,所以非常適合寶寶嬌嫩的腸胃。 所以,山茶籽油是天生適合嬰幼兒吃的輔食油。
油茶花 油茶花是一種中藥材,《中華本草》中有記載:“功能主治涼血止血。”對燙傷、出血等症狀都有益處。油茶花還是天然化妝品原料,愛美愛護膚的女性一定會知道,有些護膚品中含有油茶花成分。 油茶葉 和油茶花一樣,油茶葉也是一種中藥,有止血、解毒的功效。當然,油茶樹還可以淨化空氣、綠化環境。 油茶果殼 油茶果殼含有大量的木質素、半纖維素和纖維素等,在工業上有廣泛的用途,可以用來製造糠醛、木糖醇、活性炭、碳酸鉀和木質素磺酸鈉,提取栲膠,生產乙醇和乙醯丙酸等化工產品,也可用于製造自然降解的生物塑膠和輕質建築材料。茶果殼晾曬之後也可以再回到油茶樹身邊,保水及控制雜草。近年還開發成為生物質能源的原料。 茶籽餅 茶籽餅也稱茶麩、茶餅、茶枯餅,是茶籽壓榨後剩下的渣料。茶枯中含有5%左右的殘油,有些企業會專門購買枯餅,通過化學浸出的方式將其中的油提取出來,在經過高溫精煉進行售賣,價格很便宜,但營養流失。茶籽餅中含有茶皂素,是天然殺菌驅蟲劑,用途廣泛。 其實在古代,人們就已經發現茶枯的神奇功效:用茶枯來應對水稻、蔬菜、果樹等農作物的害蟲,也將它作為一種有機肥料,用於莊稼施肥,可提高農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蟲。茶籽餅還是一種天然的清潔劑,被用來洗頭髮、洗衣物和清洗廚具、餐具等。
進入冬天,或會驚奇的發現,山茶油出現白色絮狀物或是結晶,如一條白色絲帶瓢浮在油中。請不必緊張,這只是物理特性,如不同植物油有不同烟點,本身不影響食用。 山茶油的主要是脂肪酸組成是油酸、亞油酸、亞麻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。每一種脂肪酸的性狀、沸點、熔點等特性不同。其中的油酸,含混甘油三酸酯,其熔點為≤5℃。因此,山茶油存放溫度長期低於5℃時,或會出現白色絮狀或結晶,花生油的凝固點更高,大約低於12℃。這現象也會發生在不同植物油,更多的出現在未經精煉的毛油身上,那就是初榨油的必然現象。 精煉油理論上是通過了”冬化”這道工序,人為地把山茶油中的飽和脂肪酸甘油酯分離出來。視乎工序的深度,這現象或會減少,”冬化”溫度的高低,決定分離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的比例。 一般而言,當温度回升,結晶或絮狀物自然融化。
這張照片,是油茶基地煉山的時候拍下的。工人雙手合十,唸唸有詞,祈求順遂。 在種植山茶樹、做山茶油之前,沒想過種一棵樹原來這麼複雜。找地如找風水寶、看東西南北、看人臉色,種地要看天色。 種下去之前,要看平臺有沒有挖好、間距夠不夠、底肥有沒有放好、拌好。種的過程要看下沒下雨,土夠不夠濕潤。調苗要與天氣銜接好,栽苗苗根打漿到沒到位,種下去種得夠不夠深、嫁接口有沒有蓋在地下,打沒打好頂。好不容易種下去,又開始擔心春天會不會太旱,夏天會不會太熱,雜草是不是該除,成活率怎麼樣,要不要補植。 等糾結完了這些,安頓下來,除草三年、下肥三年、管護三年,好吃好喝供著,讓它好好長身子。一直到了第四年,才開始讓她開花掛果。你以為這就完了? 茶籽這東西,一年只開一次花、結一次果、榨一次油。開花時擔心風大雨大,把花苞花朵都打掉。也擔心降溫太快,蜜蜂出不來採蜜授粉,也怕肥料跟不上、怕病蟲害上門。終於花謝了,又開始擔心果子掛不掛得穩、坐不坐得住。果子坐住了,又開始擔心七八九月的颱風雨水是不是如期而至,又影響出籽、出油率。 終於,當所有的這些擔心都結束,到茶籽採收的季節,新的煩惱接踵而至...會不會有人偷?會不會整天下雨采不了果錯過時間?讓茶果落下發霉?產量和出油率怎樣?仿佛是一場大考結束,等著公佈成績。 採收結束,榨油完成,聞著油香,看著金黃,但覺苦盡甘來,一切的苦也值得。同時,又得開始安排施冬肥、考慮修剪,新的一年又開始循環。 所以說,山茶油為什麼都有點苦,苦中帶甘!